→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联盟动态系列 -> 畜牧业领域的资本化过程(图)

都赢农业科技:赵传慧 13383867283

畜牧业领域的资本化过程(图)

编者:赵传慧    发布时间:2016/9/20 18:03:53     loading...

[正文]

 

生猪养殖领域的变革过程

从2001年到2007年的7年间,平晚县千百年来家家户户养猪的历史一朝覆亡。以该县石镇为例,我们访谈的刘放生先生给我们讲,到2006年底,该镇的双河村——一个山村——全村一头猪也没有了,周边的10个村,上万人口,当地肉商和摩托车司机曾经向他一一数下来,当时的散户存栏猪不足20头,肉商多是从外地购活猪宰杀出售。说到原因,众口一词:没有劳力钱。千家万户退出生猪生产,带来了生猪养殖资本化、规模化。

刘先生提供的资料反映: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1000万头,其中,散养量占养殖总量的比重下降到32%,规模生产相应上升到68%。在平晚县西镇,据媒体报道,温州建筑商投入5000万元建起20多栋猪舍,酒店老板投资400多万元办猪场,超市老板投资300多万元办猪场,房地产老板投资500多万元办猪场。仅一年多时间,冒出9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湖南省畜牧部门统计,自2007年7月以后,全省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新增3000多个。又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2009-09-22消息,到2008年末,规模化养殖的生猪占56.0%,肉鸡占81.6%,蛋鸡占76.9%。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共224.4万家,出栏肉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48.4%,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800多个。京、津、沪三市的生猪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

(二)生猪养殖领域变革的经验逻辑

1.农民生计模式的改变。农民生计模式的非农化,农业的副业化,很多农户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没有时间种菜和杂粮给生猪作为饲料,除非主要劳动力在家从事家庭副业和种植杂粮,否则根本无法为生猪提供足够的喂料;过去农村喂养生猪很多时候需要家庭主妇到田间地头找野菜喂猪;由家庭主妇负责调和喂料,一日三餐,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家庭劳动力。

在农民生计模式非农化,农村妇女大量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很多家庭就剩两个老人在家——他们劳动能力有限,况且,喂养一头生猪所赚取的利润,还不如一个劳动力在外干几天活来得方便,以平晚县为例,现在一头生猪的平均利润在1000元左右,而一个劳动力在外务工,一天的收入起码在200元左右,也就是说5天的务工收入,就等于一头生猪的平均利润,而家庭喂养生猪的养殖周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是很多家庭不再喂养生猪的重要原因,即便少数家庭还在喂养生猪,但十有八九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家里过年准备的。

2.市场逻辑驱动下工商资本向生猪养殖领域大举进攻,散户被迅速边缘化。散户养殖大幅度下降,引起市场供给紧张,导致2007年左右生猪价格暴涨,生猪价格暴涨的结果就是驱动工商资本大举向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工商资本进入之后,降低每头生猪的平均利润,散户养殖的利润就更低,而导致更少的散户养殖生猪,这就是散户被工商资本排挤出生猪养殖行业的基本逻辑。即“散户生计模式变化——散户养殖数量减少——市场供给压力增加——工商资本进入——散户养殖利润更低——散户更加被边缘化”形成一个正反馈的机制。

在千家万户退出生猪生产,价格上升、利润丰厚的背景下,逐利的工商资本便胆大起来。以平晚市为例,2007年7月下旬,猪肉价格最高价格达每公斤29元,每头肉猪的人工工资仅30元左右,纯利达600~700元,不足6个月,资金的利润率超过100%,即投资100元,6个月不到则可得200元。在这种超额利润的剌激下,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1000万头,为1994年出栏生猪320万头的3倍多,创历年最高水平。这就是前文所提及的,平晚县大量的房地产老板、酒店老板、超市老板投资兴建大规模养殖场的原因,也是大规模养殖户大幅度增加的市场背景。

3.政府因应市场的逻辑,加大对生猪领域的干预和补贴。仅仅凭借市场的逻辑,工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的积极性还没有这么大,更为重要的是,鉴于2007年左右生猪供给严重短缺,国家出于猪肉的稳定供给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台了大量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政策,比如对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的工商资本进行大户补贴、生猪标准化小区的项目补贴以及生猪保险补贴。以2013年为例,平晚市的2个重点项目分别是扶持宏远农业和宏源农业的,2013年的项目建设任务分别是3500万元和2000万元。2014年湖南省出台对全省900个特色产业园区进行项目补贴,除了企业的配套资金之外,省财政对每个项目扶持100万元,表1是平晚县的10个获得生猪特色产业园补贴的基本情况,表1的分析可以发现,生猪养殖产业园的养殖规模都在12000头以上,其中的信旺公司在平晚县有多个生猪养殖产业园。

4.工商资本大举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生猪养殖的平均利润下降。工商资本大量兴建养猪场之后,导致生猪的市场供给大幅度增加,到2009年4月,肉价又跌至2007年涨价之前的水平,而且还不见底。在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平均利润下降的过程中,国家出台对生猪养殖大户的补贴政策和项目扶持政策,而散户则没有,这使得散户对生猪养殖更没有积极性了。市场逻辑加上一揽子有利于规模养殖的财政投入的助推,调动了规模化、企业化养猪的积极性,生猪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而散户养殖被迅速边缘化、从市场中被排挤。

5.生猪养殖领域的转型基本上已经形成。工商资本在平晚生猪养殖领域的经营逻辑,和分散小户养殖的逻辑不同,其生产逻辑是剩余积累的逻辑。经验分析发现,这些工商企业的生产逻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兴建大规模的工厂化的养猪场,雇工养殖;另外一种是兴建养殖小区,按照“公司+小区+规模化养殖户”的模式,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养殖户,由公司给他们供给猪种、饲料以及其他生产资料,按照公司的价格进行计价,然后按照合同价格卖给公司,公司负责销售,即公司控制生猪养殖的产前和产后,把中间劳动力较多的育肥环节交给养殖小区的农户养殖基本上是“公司+基地+农户的逻辑”,即把分散的小农户纳入到资本的积累逻辑中,即把资本汲取逻辑延伸到生产过程中去。

(四)平晚县生猪养殖领域转型的基本逻辑

当代中国畜牧业领域转型的过程是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结果。市场逻辑诱导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而政府干预则顺着市场的逻辑,进一步推动着农业经营主体的变革。其大致的经验逻辑是:2005年左右人口流动和非农化,改变了农民的生计模式,混合的家庭多种经营体系瓦解,农业副业化,劳动力不足,很多家庭不再养猪,农村的生猪供应严重不足——黄宗智等人的分析,还有农业隐形革命的主推,即对肉禽蛋奶的消费量增加,一方面是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在持续上涨,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推动了2007年左右猪肉价格的暴涨。猪肉价格暴涨,但是农民的生计模式变化具有刚性,供应依然严重不足。这时候,一方面工商资本蠢蠢欲动,另一方面,国家紧张,国家要保证猪肉价格的稳定供给、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这样,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逻辑和工商资本进入畜牧业领域逐利的逻辑一拍即合——国家出台对养猪大户、工商资本进入生猪养殖领域进行大户补贴和项目补贴——生猪养殖行业也实行项目化的治理。这样,工商资本在国家补贴和市场利润的推动下,大举进入生猪养殖行业,而散户养殖边缘化,在很多农村甚至绝迹了。

在粮食种植业领域会不会出现相同的转型过程?

——————

关键词:粮食银行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扫二维码加我微信

本文共1页: 第1页

中国粮食银行联盟 都赢粮食银行 热点聚焦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粮食银行建设
  •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粮食银行建设
  • 多次应邀到全国农民合作运营发展高峰论坛讲座
  • 都赢粮食银行平台(系统)
  • 国务院汪洋副总理批示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粮食银行建设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强调,安徽在粮食银行建设中的探索很有意义...[详细]


都赢农业科技:赵传慧 1338386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