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华
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盯着粮食生产,减损和节约同样重要
又到一年秋收时。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盘算着丰收的小账本时,也为储粮的问题发愁。有的大户一种就是几百上千亩,粮食收获量大,晾晒、储存都没地方。“一亩地增产一两百斤不容易,凝结了多少人的心血,结果因为收储不当,甚至一只小小的老鼠都能把我们难倒,每年损耗按10%算的话,相当于白增了,让人特别心疼。”
这是我国粮食生产中一个无奈的现实。一方面,我国的农业部门、各级政府、农技人员、亿万农民为粮食增产不懈努力。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面积,增加单产,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政策、科技齐发力,才有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好景象。另一方面,则是收获之后的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再加上餐桌上的浪费就更为惊人。
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我国的粮食并不富余,人口众多、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粮食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这说明国内粮食增产明显赶不上社会需求增加。去年的谷物和大豆进口量更是达到7000多万吨。在这种情况下,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盯着粮食生产,减损和节约同样重要。
首先应当在全社会树立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理念。记者常年下乡采访,深刻地体会到城里人和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待粮食态度的不同。农民看粮食,如同手心里的宝,有着异乎寻常的虔诚,每一粒米都很珍惜;而不少城里人对待粮食,则是满不在乎,食堂里、餐桌上,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毫不心痛,哗哗倒进了垃圾桶里。因此,除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之外,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机制和餐饮行业完善的服务,引导和培育厉行节约的消费行为。甚至可以考虑通过加强立法,引导每个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
对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耗,更多的需要机制保障。针对粮食浪费的各个环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有的放矢地加强资金投入和制度建设,全链条推广节粮减损新设施和新技术。针对农户储粮占比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标准化粮仓,推广新型储粮装具,帮助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同时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其建设大中型仓储设施所需的政策、资金、技术等给予支持。
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企业是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节粮减损的主体,要积极引导仓储流通和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多发挥他们的力量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农产品加工体系。对于各地积极探索的“粮食银行”等新生事物,既要规范管理,也要支持引导,形成多元参与的体制机制,共同解决农户储粮难问题。
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粮食银行”规模化发展的瓶颈。“粮食银行”的发展壮大,需要包括期货、保险及银行等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支持。据了解,大商所已经着手研究如何加强完善期货市场配套措施以更好地服务“粮食银行”。在诸多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中,“粮食银行”有可能成为引导农民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又一种形式。近年来,我国推出了“粮食银行”试点,就是粮食加工企业在为农民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业务的同时,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
创新机制,金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方式融资,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农产品期权市场试点工作,为涉农企业提供新型避险工具。积极支持、稳步扩大“期货+保险”风险管理模式,促进“粮食银行”发展。进一步增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三农”的实力。期权是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成熟的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证监会将按照服务“三农”、加强监管和严控风险的指导思想推进农产品期权市场建设和发展。
——————
关键词:粮食银行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