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曙光一行在重庆剑阁县考察农民合作社)
扶贫的根基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扶贫的根基是乡村治理的完善和集体经济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分田单干了,我们在短时间当中看起来是释放了很大的活力,农民人均收入在80年代初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各位也要对1978年以来的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它的弊端在什么地方呢?它的弊端在于重新把农民变成分散化的个体,农民的耕作方式、生产方式重新又回到非常原始的生产方式和耕作方式。一个原子化的、分散的小农,他有可能短期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对于发展问题,对于奔小康的问题,对于富裕的问题的解决,却无能为力。所以小岗村的领导说:“小岗村一年解决温饱,三十年未走进富裕”。在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体之后,短时间当中经济发展很快,可是你发现,到了90年代之后,农村好像进步不大了,农村的各种问题突然出来了,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变得非常凋敝,乡村治理出现很多真空地带。你现在到很多村去,村集体大都非常涣散,乡村治理基本失效。没有很好的乡村治理,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做支撑,农村的发展滞后,甚至倒退,很多农村村容不整洁,脏乱差,村风不正,甚至有些村子流氓当道,邪气盛行,经济凋敝,社会混乱。人民公社被取消之后,集体经济慢慢崩溃掉了,农民都分散化了,你要组织农民起来共同探讨一件事,难度非常大。乡村治理的真空化与集体经济的薄弱,我认为这影响农村长远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
乡村治理是扶贫的基础,要彻底扶贫,还需要好的乡村治理,换句话说,这个乡村得有凝聚力,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乡村是不可能搞扶贫的。一个项目落到一个治理得比较好的乡村就能变活、扎根,最后发展起来。一个好项目,落到一个乡村治理比较差的村庄,就死了。
所以我提出“多元共治”。我们现在的乡村治理,当然已经不可能恢复到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今天的乡村治理是要鼓励多元参与,实现协商民主,要摒弃原来一元化的模式,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来参与乡村治理。村委会是村庄治理中核心的领导力量。之外还有合作组织等经济治理力量以及宗族力量、宗教力量、企业家等乡村精英的力量,另外还有非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这些力量都可以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来,保证乡村有很好的治理,而不是一盘散沙。最近微信群当中大家流传一些文章,都是教授或者是博士回乡之后的观感,很多人回乡之后很震惊,发现自己的家乡比二十年前更差了,怎么家乡变得如此凋敝、衰败、没人治理、风气又差,简直是礼崩乐坏,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是一个村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乡村的治理,要打造新乡贤,把村里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在村庄发展过程当中、村庄的治理当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打造新乡贤,就是要全面的重新塑造一个强大的乡村治理。我觉得各位扶贫的干部,不光要去拉项目,还要观察这个村到底是不是有凝聚力,这个村庄当中哪些人有能力、有知识、有奉献精神、有威望、有权威,把这帮人拢起来之后,你的扶贫工作就有一个基础,你去开展各种项目,那就是如虎添翼。
成都的村民议事会值得借鉴。我们在第十一讲中仔细探讨过了。什么叫村民议事会呢?村民议事会独立于村两委,每三十户左右选出一个议员,组成一个村民议事会,村庄的重大决策归村民议事会来讨论决定。这个村民议事会相当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决策机关。村委会是干什么的?村委会相当于国务院,是最高执行机关,后来我到成都的几个县去考察,这些村委会的主任都愿意搞这个村民议事会。以往很多事推不下去,农民意见很大,上访的很多,现在通过村民议事会,自己决策,村民愿意接受,村委会只是去执行,这样避免很多矛盾纠纷。村民议事会发挥了民主协商的作用。有了村民议事会之后,村庄决策变得有效率了。
同时,我特别强调要发展集体经济。一家一户的、原子化、分散化的小农是不行的,将来还要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所有乡村的公共品靠向政府来伸手来解决,因为集体经济缺位。但是有了集体经济之后,这些问题村庄自己可以解决。我们回想一下人民公社时期,一个村庄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后盾集体提供了所有的公共品,有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制度,有村集体办的教育,有自己的养老和五保户等等,都能解决,为什么呢?因为集体经济有实力。如果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乡村的公共品就不可能很有效地提供,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要加以重视,要壮大集体经济,政府应该给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要盘活集体资产,尤其是土地问题,要鼓励发展乡村的集体产业。
在1978年之后,党的文件当中一直强调农村要实行双层经营,什么叫双层经营?个体经济跟集体经济同时发展,这叫双层经营。小平同志有一个著名论断,叫“两个飞跃”,他说第一个飞跃就是人民公社解体之后,老百姓分到了地,通过承包制激发了他劳动的热情,提高了积极性,这是一个飞跃。他说不要忘记“第二个飞跃”,就是由个体经济再飞跃到集体经济。这是大概30年前,小平同志一个高瞻远瞩的思想。可是,我们现在理解小平同志的思想,把后半段忘记了,小平同志讲“两个飞跃”,可是我们飞跃第一次之后,第二次没有飞跃起来,我们现在只有一层经营,只有个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我们的农村缺乏集体经济,所以老百姓的扶贫工作很难到位,乡村水利、农田改造、道路修建、文化设施、医疗卫生都靠上面拨钱,因为集体经济没有了,这个都影响到了村庄的发展和扶贫工作。所以我想,我们在扶贫当中要把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到议事日程,要实现小平同志讲的“两个飞跃”中的第二次飞跃。
我在2008年的时候去了安徽凤阳,既看了小岗村,也看了另外一个村赵庄,小岗村是分地的典型,把地全分了,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小岗村仍然是一个不太发达的村,相对比较落后的村,因为一家一户分散的经济不可能让它发展得很快。赵庄正好相反,把分掉的地全部收回来,集体经营,全村根据每个地块的特点重新规划土地,因地制宜,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治,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建立集体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相隔十几公里的两个村庄对比,说明了一个问题,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村庄发展的基础,所以现在我们要转变思想。
——————
关键词:粮食银行
河南都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管委 会创业中心。
赵传慧 13383837283
